WIFI給我們的沖擊更大。它打破了學習的疆界,學習不僅僅發生在教室。而且我的理解是WIFI不僅打破了學習的疆界,而且會打破生活的疆界、打破人生的疆界。
北京十一學校初一年級每年都搞一個傳統的英語學習活動,叫“英語原聲電影配音大賽”,每年老師都有遺憾:好多學生沒法展示,他們在45分鐘里只能有幾個學生展示;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評判,如果放開就會占用太多的教育時間,英語的學習就沒法完成進度。后來,他們把這樣一個解決不了的在教室里發生的難題搬到了網上,形成了一個O2O的英語原聲電影配音大賽,每一個學生用英語趣配音、配音秀、英語魔方秀編制自己的作品,最后把它放在“愛云校”APP里,放在班級圈里,每一個學生的作品都被分享,每一個學生都去點贊,就大大提高了他們活動的空間。
十一學校初中學部對初一、初二學生做的一個空間調查,其中有一項了解了初中學生上學路上在干什么?當家長送他上學的時候,這些學生男生在干什么、女生在干什么。初一:聽歌、看風景、聽廣播、睡覺、玩手機;到初二,看手機視頻排在第一,初二的學生運用手機終端的比例大幅增長。這樣的變化,我們有應對措施嗎?他們用手機終端在干什么呢?挑戰,不僅僅在教室,我們必須進入空間、必須移民到網絡空間這個領地,和這些原住民們(我們的孩子)去接觸,向他們學習。
說實話,我要跟學生接觸就跟他們請教,你們現在更多用哪些APP?你們覺得哪些東西更好玩?我學習的大量的知識都是來自于我的學生,因為我們必須通過他們進入到和他們一樣的領地,盡管我們是移民,但是我們必須成為一個好的移民。
進入網絡空間就要學習網絡空間的表達方式。
學生在微信圈又發了一條微信:怎樣才能不把MUJI看成是MIUI?我搞不明白了。
這就給我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從這樣一段對話里,我事后看了一下,校長的問題很大。校長沒有學會在網絡空間里和學生對話。校長就是不斷追問、審問,一點都不幽默,也不用一些表情,沒有學會網絡語言。我們必須學會重新去表達,現在我們將線下的表達方式搬到線上和學生交流。
當我們放棄對空間的管理,沒有形成相應的規則,孩子們就會以自己愿意和方便的方式在那里生活。其實在我們一些物理空間同樣存在這個問題。
當我們隨意,不去設計的時候,它發生的事情也是隨意的。隨意的往往是效率低下的,當我們慢慢有所涉及、有所引導、用我們設計的思路和眼光去推動空間建設的時候,也許會發生一些我們意想不到的東西。
2015年暑假,十一學校翻修房子,把我們的食堂改成了學生的學習中心,食堂不僅僅是吃飯的地方,我們有一個詼諧的說法就是:學習中心是一個學習的地方,順便吃飯。在這樣一個重新設計的學習中心里面,我們怎樣研究它們的空間布局、怎么更加適合學生在這個地方學習和活動,就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
現在我們嘗試在這個角上慢慢引導一部分競賽的學霸湊在一起吃飯,在那個角上引導一批喜歡辯論的孩子。像英國倫敦海德公園的星期天下午,一到這個時間喜歡演講的、喜歡辯論的、喜歡爭論天下大事的就帶著梯子到了演講一角,人少了就站在平地上演講、人多了就在梯子上演講,召來了很多愿意聽演講的游客。我們能不能設計出這樣的空間?
和教學形態相適應的空間改造,也已經擺到我們前面。
孩子在校園里上閱讀課,大聲地讀出自己的心情。這樣的空間,我們為什么不去利用?為什么一定要局限在我們的教室?
十一初中學部的老師潛心進行了一些研究,我感覺到非常棒。
內容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