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下载,四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狠狠一区二区三区,日本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銘師觀察

竇桂梅談教師的“工匠精神” 2018-07-30



教師隊伍像一座營盤,一代代老教師退去,一代代新教師加入。新教師帶著時代的氣息涌入,擁有新觀念、新思想,蘊含著青春的活力和創新的想法,這些都


是教育事業不斷綿延和完善所需要的。但是,年輕教師往往也存在著一些小問題,比如急于求成、眼高手低、投機取巧的毛病。如何克服這些小問題,立定目標,


夯實基礎,扎實努力,最終成就擁有大視野、大氣象、大家風范的大國匠師,做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是竇校長對青年一代教師的忠告和期望。




微信圖片_20180727170038.jpg


  如今,拈輕怕重,不能從小處、細處著手似乎成了很多年輕人發展過程中的障礙,抑或是難以逾越的瓶頸。


對于清華附小而言,招聘和教師教育一直是學校常態。近年來,我們招聘的老師有些是師范本科畢業,研究生學歷的也不少,各方面能力比我們當年強多了,我很是欣賞。然而交流中,甚至實習的過程中,我總有隱約的擔心,新一代的教師是不是太聰明了?


他們思考的常常是工作如何能走捷徑,如何花費更少的時間精力,取得顯著的成果。但如果要求他坐下來,一點一滴地積累經驗、深入研究,比如手寫教案、做課堂札記……恐怕他就吃不消、不耐煩了。


有的老師,一遇到心情不順就撂挑子,一遇到困難就淺嘗輒止。此外,一些年輕教師似乎只愿意花費精力鉆研自己喜歡的內容,而非基本功,好高騖遠、拈輕怕重,不能從小處、細處著手似乎成了很多年輕人發展過程中的障礙,抑或是難以逾越的瓶頸。


我們該如何共同面對?


1532935528(1).png

曾經,我們前輩教師上課那樣一絲不茍,不計得失,從一而終,奉獻一生。受其影響,我從教音樂、數學轉任教語文時,為了上好每一節語文課,寒暑假前我會到圖書館里,把能借閱的書籍、雜志都帶回家閱讀。常態課的教案一般都要寫三次。


一次是草案,一次是上交學校的工整的教案,最后一次是上課之前的頭一兩天,為了進一步熟悉學情、教情而重新整理書寫的、夾在語文書中的教案———那上面密密麻麻地記下了自己的教學流程:課堂重點如何突出,難點如何突破,設計了然于心,每每打開,愛不釋手。



記得教學《秋天的懷念》一文,我幾易其稿,僅開頭就設計了十幾種預設。至今,我備課依然一絲不茍,不敢馬虎半步。


1532934983829910.jpg


做校長的這幾年里,在管理上善于閉合、關鍵事情較真……雖說自己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做事精益求精、追求品質的習慣已刻入我職業生涯中的每一個角色,這正是上一輩教師所教給我的工匠精神。


時代的差異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為人、為學、為師的初心,但我親愛的青年朋友,若按斯賓塞“教育為完滿生活做準備”一說,教育是教師一生的修業,一個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盛業,而這必存在躲不掉、繞不開的求真與實干定律,方能構筑你我的教育大廈。


然而,當我試著用這樣的習慣要求周邊的人,特別是年輕教師時,卻常常被認為不合時宜,總被認為要求過高甚至苛刻。盡管在學校的規范管理之下,老師們都在努力地工作,但精致到每一個細節不放過的勁頭、基于熱愛而煥發出的強大的智慧與力量,卻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教師如此,我們現在的學生呢?從教30年的我,今天再面對學生的時候,可以說“老革命遇上了新問題”。


曾經,我們的學生很聽老師的“教誨”。他們的一雙小手,可以練就“一手好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寫好中國字。還可以拿起掃把從頭到尾,一點一點打掃教室,擺放桌椅,直至窗明幾凈。


但今天的學生視野開闊、興趣廣泛,面臨的誘惑也很多,愿意嘗試新鮮事物,同時也容易喜新厭舊,若讓他靜心來傾聽、寫字、操練,則很難達到預期。不言而喻,這對教師而言是巨大的挑戰。


家長們呢?部分不能“適才揚性”,有的把問題推給學校,把責任推給教師。孩子的職業與未來是自己遺憾的補充或是自己面子的遮羞布,明明孩子不適合做研究,寧可花大價錢也要去所謂名牌學校,自己的孩子若讀職業學校,就在鄰舍或單位抬不起頭來。






我的家鄉,木匠、瓦匠已經消失,剩下的不是兼做小生意,就是到城里打工,人的活法和生存的目的只有一個———掙錢。


由于看重工匠的人少了,當下的家長們更愿意花錢花時間帶孩子參加各種英語、奧數培訓班,卻很少有家長讓子女“發展自己的興趣”,哪怕凝神靜氣、專注專心地習得“一手好漢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如果說五四精神推崇的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話,那么實施的途徑需要理性來落地,需要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相愛互助的、持恒而愉快的、全社會的統一體。總之一句話:呼喚工匠精神。


身為教育者,我們應再次呼喚教育的工匠精神。


究竟教育的工匠精神是什么?


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但不管怎樣,我想說:先匠氣十足,再神氣十足;先低頭奮斗,再抬頭看天。


小學課本《畫雞蛋》一文里,達·芬奇正是在一次次重復畫雞蛋的過程中成為大師;清華附小成志榜樣校友余其宗,一針針縫制一雙又一雙特制皮鞋,享譽海內外……他們繼承了古人“庖丁解牛”的技藝,創新也只是“唯手熟耳”的結果。


如果新生代教師沒有“工匠精神”這般對本職工作的扎根與專注,想在創新求異之路上走遠,無異于癡人說夢。


無論何時,向歷史的家國情懷、忠貞不貳致敬,向過去人們腳踏實地、心無旁騖的品質鞠躬。








作為過來人,青年節之際,有幾句話我特別想與更多年輕的教師共勉:

堅持追求不懈與精益求精,有目標追求,形成治學或為師的信念。


工工整整板書,全心全意備課,一心一意沉潛鉆研,耐得住寂寞,形成內在的確定性后,就會自覺自愿,不講條件,最終滴水穿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某一領域上獨特建樹,你的生命樣態就會與事業的信仰和諧統一。


世界是屬于你們的,也是屬于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屬于你們的。在這個被裹挾著前行,充滿太多無奈又快得來不及眨眼的時代,拜托年輕的你們,不妨先站定一下,回頭望望,當下想想,重拾教育過去的那些好,也許會讓你走得更穩定,更堅定……




1532938363206724.jpg






來源:人民政協報











Copyright ? 2015 by 上海銘師培訓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705261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