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午,陜西省榆林市高新區50多名中小學教學能手齊聚滬上,參加由上海銘思教育與榆林市高新區教育局合作組織的中小學教學能手高級研修班。
專 家 引 領
開場講座邀請到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副主任、上海市特級教師周飛,他帶來的專題是《信息化浪潮下的教與學》。講座重點闡述了“翻轉課堂”的核心——“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同時詳細生動地演繹了“翻轉課堂”的特點,教學設計新穎活潑。“翻轉課堂”這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模式,也讓大家看到課程改革的新希望。一堂講座聽下來,學員們更加深刻認識到備課不僅僅是備課堂內容,還要備學生,備學生的學習過程。
下午,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教育科研特級教師祝慶東老師給學員們做了專題講座《從問題,專輯到課題——三層次科研活動的設計》。祝老師指出:教研活動是教師提高業務和經驗積累的活動,教研活動的層次分為問題反思、專題探索、課題研究三種,教研活動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通過祝老師指引,學員們在課題名稱的琢磨擬定中,對科研活動的設計也有了比較精準的把握。
5月20日上午,學員們認真聆聽了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教所黨委書記、研究員楊玉東老師的《課堂觀察技術與診斷方法------聚焦課堂的校本研修技術》專題講座,楊老師通過傳授課堂技術的診斷方法,幫助老師們分析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掌握程度。
下午,每位老師分為不同的小組,把實際操練與上午所學理念相結合,各組精心準備,認真參與,最后展開了激烈的小組 PK展示。
小組討論與展示
楊玉東老師深入小組進行指導
22日上午,聆聽華東師范大學“生命實踐”教育學研究院院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導李政濤的《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方式變革》主題講座。李教授以“什么是好課”為切入點展開了話題,闡述了教學方式的變革和核心素養下的好課堂。整個講座圍繞好課的四字標準即“實、長、清、細”進行。李教授的精彩講座為學員們的教學實踐提供了系統的理論支撐,讓大家更加清晰地知道了一節好課的標準。
23日下午,又迎來一場精彩的專題講座。上海市外國語大學附屬閔行區外國語學校校長、上海市特級校長、上海市特級教師吳金瑜主講的《基于一種新知識分類的課堂教學范式》。他對了解學生認知與情感的特點、調查學生喜歡的課的類型、學生的情感特征、課堂需求及現狀原因、課堂教學的培養、核心素質的培養等做了詳細的分析和闡述。
幾場講座聆聽下來,專家們的理念和實操策略都值得用心去聽、去想、去做。教育方式的改變是很容易的,但是教育思維品質的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這次學習對于大家固有的傳統教學思維方式也是一次刷新。
名 校 考 察
21日下午,學員們考察了上海市閔行區平南小學。平南小學的特色之一是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與發展,學校在閔行區“學生成長電子檔案” 和“電子一卡通”的基礎上,圍繞閔行區“學生個人成長空間”建設了 “健康信息管理系統”平臺,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健康信息采集、健康管理、健康 預警、健康干預等服務。
在《信息化——持續推進學校發展》報告中,平南小學校長、上海市特級校長張小娟向大家介紹了學校在領導和專家的支持下,以《學生電子成長檔案袋》項目和市教委“一卡通”項目研究為契機,不斷探索推進教育和教學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工作,帶動了學校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
5月23日上午,學員們聆聽了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校長,上海市特級校長張人利的主題報告《后“茶館式”教學——走向“輕負擔、高質量”的實踐研究》。通過張校長精彩的講述,大家了解到“后茶館式教學”是一種關注學生學習獲得知識的方法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效能的教學方式。同時 “后茶館式”教學更注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更關注學生對知識習得的過程,關注學生的潛意識,關注學生的相異構想,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關注正確的教育方式與方法的改進。
教學,是一項十分復雜的活動,后“茶館式教學”偏重于教學科學的研究,而不是教學藝術的研究。學校老師基于學生原有基礎和思維特征、認知水平不急不躁地進行教學的做法,讓學員們也深刻領悟到:大道定至簡,達知要徐行。
此次研修結束,學員們感嘆道:這是遠赴上海學習、思考的一次難得的機會,一周的學習中,既有集中的聽課講座,又有分組的學科探討;既有名校的參觀訪問,又有專家的悉心指導。細心聆聽專家、教授的講課,讓大家不再只是忙著低頭趕路,更應該抬頭望路,進而站在更高的角度俯視教育,同時又要靜下心來重新認識教育、反思教育。